2013年,無縫管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有機統一,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進結構調整,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一是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保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2013年上半年,受國際國內多重復雜因素交織影響,經濟運行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中央科學確定經濟運行合理區間,明確了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止居民消費價格過快上漲的“上限”,保持宏觀政策基本穩定,適度預調微調,實現了經濟企穩回升。四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穩定在7.5%-7.8%區間,全年增長7.7%,城鎮新增就業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居民消費價格全年上漲2.6%,主要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較好實現。
二是著力擴內需促轉型,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2013年,國家積極培育信息消費等新的消費熱點,加強農業、節能環保、保障性住房、城市基礎設施、中西部鐵路等方面投入,促進養老、健康、文化、教育等服務業發展,擴內需、調結構取得積極進展。內需繼續對經濟增長發揮重要支撐作用,貢獻率為10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6%;進出口總額增長7.6%,其中出口增長7.9%。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第三產業增速持續快于第二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工業中高技術和裝備制造業增速持續快于整體工業。
三是深處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和經濟內生動力。新一屆政府加大簡政放權力度,2013年全年取消和下放了334項行政審批事項。財稅金融改革穩步實施,將有利于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部分行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全年預計可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以上;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全面放開,民間資本投資金融業的準入條件放寬。啟動中國上海自貿區建設,探索實施負面清單等新型管理模式,繼續擴大服務業開放,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積極推進成品油、電煤、天然氣等資源產品價格改革。
四是公共資源配置更多向民生領域傾斜,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全年城鄉居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分別增長7.0%和9.3%。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全年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666萬套,基本建成544萬套。
總的來看,2013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經濟增速、物價水平、就業增長保持了“穩”,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進”,符合穩中求進、扎實開局的要求,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完成。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復雜,穩中有憂、穩中有險。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國內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化解產能過剩、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任務艱巨,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需要進一步鞏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