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建日報報道,渭南鋼管 渭南無縫管 渭南無縫鋼管滑脫構造理論指導深部找煤研究這一地質科技成果,為福建省地質找礦實現重大突破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地質界突破性成果中脫穎而出。經中國地質學會組織國土資源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等41位兩院院士、專家評選,省煤田地質局近日獲2012年度中國“十大地質科技進展”突破性成果獎。
近三年來,運用滑脫構造理論,省煤田地質局在福建省找礦“盲區(qū)”、“禁區(qū)”通過深部鉆探驗證,先后在永定縣東門地礦區(qū)、新羅區(qū)悠遠礦區(qū)、漳平市內林礦區(qū)、新羅區(qū)仁盤礦區(qū)、清流縣瑤上礦區(qū)、尤溪縣劍溪礦區(qū)、永春縣含春北礦區(qū)等7個工作區(qū)發(fā)現了千萬噸級的煤礦,提交煤炭資源量2.5億噸。其中永定縣東門地、新羅區(qū)悠遠和漳平市內林3個煤礦區(qū)資源量均超過5000萬噸,達到大型規(guī)模。
福建省是南方缺煤省(區(qū))之一,每年消耗的煤炭有60%靠從省外調進。同時,煤炭是福建省的主要能源,約占全省能源消耗的70%。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qū)建設步伐的加快,煤炭需求快速增長,近三年,全省煤炭年消耗總量超過5000萬噸。經過幾十年的勘探、開采,地表淺部的煤炭已被基本探明和利用,煤炭資源成為福建省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制約瓶頸。一直以來,閩西南含煤區(qū)以構造復雜聞名全國,福建省各煤田隱伏區(qū)、半隱伏區(qū)下深部煤炭資源賦存規(guī)律、賦存條件如何,如何勘查更是一個懸而未決的科學難題。
為此,省煤田地質局充分發(fā)揮地質找煤主力軍作用,積極組織地質科技人員,先后開展了“福建缺煤省基于滑脫構造理論深部煤炭資源研究”等重大科研項目研究,并依靠應用滑脫構造理論指導深部找煤研究這一地質科技成果,在地質找礦“攻深找盲”中實現了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