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新桂高興的同時,建材企業大佬卻嘗到了苦澀味道。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1~5月,建材行業利潤同比降幅較大。而全國水泥出廠價格自去年6月開始的下行態勢,持續時間已達1年之久。
今年以來地產的回暖能否將建材企業拉回賺錢通道?卓創資訊向本報提供的分析稱,房地產意向開建的多,但實際投建的少。雖然年內房地產投資仍呈增長態勢,但從實體市場看,建材行業卻顯現“旺季難旺”的局面。
水泥對樓市并沒那么敏感
2008年,受國際環境制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下降,建材行業需求有所放緩。下半年受汶川地震影響,西南地區價格高漲,帶動全國市場上行。2009年市場穩中有升,運行尚可。2010年下半年,各地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對包括水泥等在內的高耗能行業實施拉閘限電,水泥價格坐上“過山車”,價格一路飆升。
但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從緊的宏觀調控開始,社會資金收緊,房地產行業邁入冬天,導致水泥等建材行業進入下行通道。
自去年6月,全國水泥出廠價格步入下行通道,持續時間已達1年之久。國家發改委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水泥行業利潤95.3億元,同比下降59.9%。
工信部網站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全國通用水泥出廠價格每噸平均比4月份下降1元,比去年5月份低13元。其中,強度等級32.5、42.5和52.5的通用水泥出廠價格均有所下降。
今年6月以來的地產復蘇,是否將拉動建材行業的銷售?對于外界關心的地產調控對中國水泥行業的影響,中國建材集團公司董事、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江林在今年2月27日出席媒體見面會時曾指出,水泥對于商業房地產的敏感性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
曹江林表示,就全國而言,房地產行業在水泥需求中所占的比重約為25%,而在中國建材經營的區域中占比約為20%,并沒有外界想象中的那樣大。
生意社建材行業分析師陳琳對本報說,從企業庫存及盈利數據來看,由于建材行業低迷,企業庫存量較高,所以在短期內建材沒有利好消息,企業庫存較高的前提下,水泥企業短期內要想轉好較難。
出路:做行業整合者?
經濟大環境欠佳,成本上升,銷量下滑,建材行業出路在哪里?6月5日,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在高校作主題演講時提到,央企要抓住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行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期,用推進聯合重組的方式增加集中度,資本運營和聯合重組兩個“輪子”發展。
結合中國建材集團海外上市、重組水泥企業的經驗,宋志平提出了“央企市營”模式,包含五個核心內容,即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職業經理人制度、公司內部機制市場化和依照市場規律開展企業經營。
“央企應做行業的整合者。”宋志平說。而他在今年5月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對建材的“行業整合”做了具體闡釋,他舉例說,水泥由分散到開始集中,就是典型的行業整合,大規模重組水泥,是中國建材集團從資本市場和投資者那里校正得來的發展方向。
關于“整合”的具體操作,宋志平用“十分小心”、“沒有想一百遍我不會做”來形容當時整合水泥的過程。他強調,收購必須符合公司戰略,所并購企業必須在公司確定的核心戰略區域,還需有潛在價值。另外,聯合重組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協同效應,不僅收購后企業能提高收益,系統內的原有企業也能提高收益。螺旋鋼管,焊管,高頻焊管,直縫焊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