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凌鋼股份交出了首份鋼企一季報成績單。根據其所披露的財務數據,公司一季度虧損1.86億元,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大幅下滑363.12%,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23元。
這個春天不僅僅對凌鋼股份來說有點冷。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6日,已有8家上市鋼企預告一季度業績,7家稱將大幅虧損和下滑,其中鞍鋼股份預虧18.8億元,華菱鋼鐵預虧6.9~7.3億元,韶鋼松山預虧3.3億元,首鋼股份預虧1.4~1.6億元。
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印尼計劃兩年內將煤炭和基本金屬出口關稅提高50%,分別在2012年提高25%,到2013年再提高25%。據悉,印尼政府此舉旨在遏制礦產資源的過度開采。
多名分析師指出,這對于依靠進口印尼煤炭的中國發電廠將構成一定沖擊。隨著進口印尼煤失去價格優勢,為了降低發電成本,一些發電廠可能不得不考慮從非洲或者澳大利亞進口煤炭,或使用國內煤炭取而代之,同時加快“走出去”兼并國外礦產資源的步伐。
首季便巨虧18.88億元,鞍鋼股份(000898,收盤價4.38元)成為當前鋼鐵上市公司已公布業績預告的“虧損王”。而單季虧損18.99億元,這幾乎接近2011年鞍鋼股份去年虧損額,令投資者大呼看不懂,虧損僅是因為鋼材價格下跌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致使鞍鋼股份巨虧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其本身的鐵礦石定價模式。
鋼鐵“寒冬”鞍鋼巨虧19億
|